目 錄 | |
序:从清华大学看文革
清华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一个 角斗场 刘少奇与清华文革 周恩来与清华文革 毛最后还是采用刘少奇治理清 华的办法 毛泽东告别造反派 造反派 保守派 毛泽东的两难处境 【文革·反思】 磊落的一生 求索与启蒙 我的文革心路历程 清华文革“全面内战”时期 的第三种声音 前 言 否定文革面面观 引言 一、官员群体对文革的否定 二、知识分子群体对文革的否定 |
三、普通民众对文革的否定
文革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文革春秋 反思极端思维方式 一、难能可贵的 414 二、为什么我们如此积极地投 入文革运动? 三、我们为什么那样极端? 四、极端思维方式依然存在 五、结语 清华园的一只蝴蝶 一、1966 年 6 月 24 日的那个 晚上 二、6 月 24 日至 8 月 4 日的四 十天 三、7 月 31 日的那一整天 四、8 月 4 日的那个下午 五、“伟大”炮打司令部,“亲 密”就任接班人 从清华文革谈清华校训 第一部分 清华文革 |
第二部分 清华教育
【文革回忆录】 卷首语 第一章 清华之前 一、 我的童年,我的家乡 二、 我的少年,在红旗下长大 三、 我的高中,狂热的大跃进 时代 第二章 阶级斗争是大学生 活的一门主课 一、 无处不在的政治思想教 育, 挺过三年困难时期 二、 反右展览,对我重重地敲 了一次警钟 三、 “学雷锋”,做毛主席的好 学生 四、“九评”学习,我人生的“滑 铁卢” 五、 怀柔“四清”,“三同”做得 好是远远不够的 六、 批“三家村”,又说了不该 说的话 第三章 文革爆发 蒋南翔倒 台 工作组反蒯 |
一、保蒋还是反蒋?都有道理 很难抉择
二、 贴了同班同学的大字报, 羞愧难当 三、 蒯大富的“干扰”,引起工 作组的警觉 四、 6.24 大辩论, 工作组色 厉内荏败给蒯大富 五、 我对工作组不满意,对蒯 大富也不信服 六、 一个软弱的蒯派,一份不 服气的检查 七、 「怒涛」战斗组, 八、 被揭老底,我的“癞疮疤” 全校皆知 九、 王光美卖饭打菜,一次反 胃的政治秀 十、 我居然想参加「自控系红 卫兵」, 自不量力自讨没趣 第四章 「八八」勇斗「八九」 一、 工作组败走清华, 「八 八」「八九」争雄 二、 一气呵成《少数赞》,激 愤之下成名作 |
三、 赶潮流学时髦,改名“怒 涛”
四、 似是而非的对联,掀起血 统论恶浪 五、 周恩来再来清华园,我有 感动也有不满意 六、 8.24 老红卫兵发飙,胆 战心惊的红色恐怖 七、 勇敢的「八八」,逐渐迷 失了方向 第五章 「井冈山」一统清华 错误不断 一、应邀参加「井冈山红卫兵」 筹备会,不为所动 二、 大局明朗,赶紧上了「井 冈山」 三、 受蒯大富重托,组建「第 一湘江」 四、 南下串联,病困南宁 五、为促三总部联合,成立「天 安门纵队」 六、「井冈山兵团」成立, 蒯 大富把我拉进总部 七、 江青接见,第一印象居然 |
是她很有气质
八、反感使诈擒拿王光美,开 始在观念上与总部有隔阂 九、 不赞同反唐(伟)反「八 八」, 开始在观点上与总部有 分歧 十、干部问题上的大辩论,我 与总部尖锐对立 十一、 《多数赞》无人喝彩, 《少数赞》时过境迁受批判 第六章 在高压下抗争的 「414 串联会」 一、 「414 串联会」首次行动 是 强夺总部广播台,极不光彩 二、 身兼三重身份,同是两派 要员 三、 两位团委干部, 参加过 「第一湘江」的活动 四、“孙怒涛舌战蒯大富”,是 有点影儿但此说有点演义化 五、 我对权的认识,感觉很重 要但又不会抓 六、 筹建革委会,蒯大富的一 着妙棋 |
七、 谈判异常激烈, 只为加 不加“正确”两个字
八、墨迹未干,我就撕毁了《四 项协议》 九、 团派紧锣密鼓筹备革委 会, 414 策划密室一心奔独立 十、 「东方红战团」,414 独 立的主发动机 十一、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 最终抉择了分裂 十二、 不伦不类的“井冈山 414”, 这个名称是我坚持的 十三、尽倾主力背水一战,这 个建议是我提议的 十四、 突围成功,414 终于独 立 十五、 414 的一把手是怎么定 出来的? 我的说法 第七章 414 的外战和内斗 一、 粗浅印象,团派的主要头 头们 二、 粗浅印象,414 的主要头 头们 三、 坚持“三不”原则: 不寻 |
靠山、不找外援、不炮打中央 首长
四、414究竟有没有后台? 疑 似康生、周恩来、林彪 五、 我认为的团派后台: 谢 富治、江青、毛泽东 六、 团四分派根本原因: 政 治观点分歧和群体利益矛盾 七、 两派主要头头的群体属 性, 我是一个特例 八、所谓 414 的队伍“纯”,团 派的“路线觉悟”高 九、 两派争斗的三个关键词: 思潮、权力、利益 十、 「东方红战团」与「三七 战团」, 414 这辆三轮战车的 前后轮 十一、 陶德坚和「红教联」, 我倾力批判过 十二、 “揪刘火线”,闹哄哄的 政治庙会 十三、 痛惜英才早逝, 缓步 走进李磊落的灵堂 十四、 中央首长排排坐,我亲
|
见的周恩来
十五、 414 参与“火烧英国代 办处”, 十六、 毕业分配,我与杨继绳 的各自际遇 十七、面对这样的一纸毕业鉴 定, 我欲哭无泪 十八、 周泉缨的《必胜》,搅 得 414 一地鸡毛 十九、 是是非非周泉缨,毁誉 参半理论家 二十、 「联合总部」,联而难 合 二十一、 414 战歌林彪语录真 伪之争,一场惊动中央高层的 闹剧 二十二、 1.4 武斗,我拿起竹 竿当长矛 仓促上阵 二十三、 在罗征启问题上,我 也当众说谎了 二十四、 两派之外,清华的第 三种势力 二十五、一席《多余的话》,引 起我的强烈共鸣 |
二十六、 高校学习班, 两派 最后一次自我拯救的机会
二十七、 一封加急电报, 在 大武斗爆发前夕把我拽回家 第八章 留校任教但文革仍 在继续 一、 去头头学习班“投案”,被 工宣队拒收 二、 滑稽的整党:群众把党员 的关 三、 毛泽东 7.28 召见讲话, 我的解读和思考 四、 毕业第一课,去解放军农 场接受再教育 五、 一场飞来横祸, 从“积 极分子”到五一六分子的落差 六、 “狗熊”,其人其事点滴 七、 为了入党,我亏了心 八、 四五天安门广场, 中国 人真实心声的呐喊 第九章 清华之后 一、 公审四人帮,又见蒯大富 二、 清理“三种人”,风声鹤唳 毛毛雨 |
三、 六四,中国人心中永远的 痛
四、 哀思,在谢晋澄的“墓” 前 第十章 回顾与反思 一、 对于两派争斗,我的再认 识 二、 关于四一四思潮和 团派 思潮,我的再思考 三、 否定文革,我的一孔之见 四、 拷问良知, 每个国民和 执政党都应认真做的功课 【实时·连载】 一、事情原委 二、当面征询 三、源在老韩 四、孙耘澄清 五、征询老韩 六、沈昆来信 七、老韩回应 八、再问老韩 九、做足功课 十、韩再回应 十一、三问老韩 |
十二、不再回应
十三、再做努力 十四、我与老韩 十五、几种猜测 十六、感谢老韩 十七、笔记日记 十八、群策群力 十九、柳暗花明 二十、峰回路转 二十一、育延有感 二十二、转变自己 二十三、孰大孰小 二十四、从心和解 二十五、收获朋友 二十六、何谓历史 二十七、育延结论 二十八、老沈声明 二十九、楚三结论 三十、原点断点 后记 |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